全国2015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心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0031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 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 短时记忆中信息的主要储存形式是
A. 视觉代码 B. 语义代码 C. 声音代码 D. 表象代码
2. 出国留学或工作人员因面临全新的生活环境、陌生的风俗习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而产生的压力,这种压力源主要是
A. 躯体性压力源 B. 心理性压力源
C. 社会性压力源 D. 文化性压力源
3. 能够通过观察发现当前问题状态与目标状态的相似关系,利用经验而采取较少的操作来解决问题的方法称为
A. 常规式方法 B. 启发式方法 C. 算法式方法 D. 发散式方法
4. 公正、同情、平等,这种道德水平属于
A. 后习俗水平 B . 习俗水平 C. 前习俗水平 D. 超习俗水平
5. 当某人人格结构的各个方面彼此协调一致时,就会呈现健康人格特征;否则,就会产生心理冲突或适应困难,甚至出现“分裂人格”。这说明人格具有
A. 独特性 B. 稳定性 C. 统合性 D. 复杂性
6. 下列可以用于团体施测的智力测验是
A. 瑞文标准推理测验 B. 韦克斯勒智力测验
C. 比内-西蒙测验 D. 斯坦福-比内测验
7. 对遗忘的原因一般有两种解释, 一是消退,二是
A. 抵制 B. 冲突 C. 排斥 D. 干扰
8. 某学生虽然学习成绩平平,在班级排名靠后,但他酷爱体育,在学校及地区运动会上屡拿金牌,颇有成就感。这种自我防御方式是
A. 反向 B. 补偿 C. 升华 D. 转移
9. 小红下午放学回到家, 一进门闻到厨房里飘出香喷喷的饭菜香味,她就推断妈妈在厨房,这体现了思维的
A. 直接性 B. 本质性 C. 概括性 D. 间接性
10. 主张心理学要研究意识的功能的心理学流派是
A. 构造主义 B. 机能主义 C. 行为主义 D. 人本主义
11. 同座或邻座的同学多半能够相互吸引,成为好朋友的原因是
A. 接近性 B. 个人品质 C. 相似性 D. 互补性
12. 调查法分为以下两种方式
A. 问卷法和测验法 B. 测验法和谈话法
C. 问卷法和谈话法 D. 问卷法和观察法
13. 某学生考试时答题速度比较慢,往往试题没有做完就到交卷时间了,但做完的试题正确率却比较高。其认知方式属于
A. 沉思型 B. 冲动型 C. 系列型 D. 同时型
14. 以下关于催眠的正确描述是
A. 催眠最早是由弗洛伊德提出的
B. 催眠是一种恍惚的意识状态
C. 脑电波研究显示,催眠状态与睡眠状态相同
D. 催眠师可随意对任何个体实施深度催眠
15. 人在正常清醒状态下的脑电波为
A . a波 B . δ波 C . θ波 D . β波
16. 品酒师能够分辨出多种不同白酒味道的细微差别,这种能力称作
A,绝对感受性B. 绝对感觉阈限 C . 差别感受性 D. 差别感觉阈限
17. 个体独自骑单车比与他人一起骑单车的速度要慢,这是因为
A. 社会惰化 B. 去个体化 C. 社会助长 D. 群体极化
18. 不属于颜色感觉的属性是
A. 亮度 B. 互补性 C. 色调 D. 饱和度
19. “如果给我一打婴儿,我保证能够任意把他们塑造成任何一类的人:或者培养成医生、律师、商人及领导者,或者训练成乞丐和盗贼。”这种观点是
A. 遗传决定论 B . 主观能动论 C. 交互决定论 D. 环境决定论
20. 当学生认识到学习的意义,就会产生对学习的兴趣和动机,这种动机属于
A. 内在动机 B. 外在动机 C. 主导动机 D. 从属动机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21. 学习
22. 特殊能力
23. 意识
24. 压力源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25. 简述人的毕生发展的主要观点。
26. 简述有关睡眠作用的两种不同解释。
27. 简述记忆的基本过程。
28. 简述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
29. 简述影响服从的因素及原因。
30. 简述心理学家进行实验研究时必须考虑的变量。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32小题任选1题作答,2题均答者,以前1小题计分,8分。第33小题必答,10分。共18分)
31. 什么是成就动机?结合实际论述成就动机的结构和特征。
32. 结合生活中社会交往的实例,分析影响社会认知过程中信息搜集和选择的一些主要因素。
33. 家庭环境是影响儿童人格形成的重要因素。请联系实际,分析目前家庭教养方式的三种基本类型、表现及其影响,并针对其中两种消极的家庭教养方式,提出相应的 对策。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相关推荐
2022年10月陕西自考00031心理学真题试卷
01-232021年4月陕西自考00031心理学真题试卷
01-232020年8月陕西自考00031心理学真题试卷
01-232018年4月陕西自考00031心理学真题试卷
01-232017年4月陕西自考00031心理学真题试卷
01-232016年4月陕西自考00031心理学真题试卷
01-232015年10月陕西自考00031心理学真题试卷
01-232015年4月陕西自考00031心理学真题试卷
01-232014年10月陕西自考00031心理学真题试卷
01-232014年4月陕西自考00031心理学真题试卷
01-23扫码关注公众号获取“报考咨询”及“免费资料”助力学习
扫码进入考生交流群获取“报考咨询”及“免费资料”助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