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16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美学试题
课程代码:00037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 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 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1883年从西文翻译《维氏美学》的日本学者是
A. 中江肇民B. 花之安C. 今道友信D. 小尾郊一
2. 美学学科属于
A. 自然学科B. 社会学科C. 信息学科D. 人文学科
3. 意象的主要类型不包括
A. 兴象 B. 仿象 C. 物象 D. 喻象
4. 提出“艺术是人类情感符号形式”的学者是
A. 柏格森 B. 荣格 C. 克莱夫 · 贝尔 D. 苏珊 · 朗格
5. 关于艺术功能不正确的表述是
A. 艺术的首要功能是审美
B. 艺术具有多元的功能
C. 艺术的多元功能须通过审美功能间接实现
D. 艺术的审美功能让人们透过现象看本质
6. 从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诗中:“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 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可以看出,对审美想象起支配作用的因素是
A. 感知 B. 理解 C. 情感 D. 移情
7. 西方美学史上提出“理智直观”学说的思想家是
A. 谢林 B. 马克思 C. 胡塞尔 D. 德里达
8. 自调节审美除了要做到有目的和无目的的辩证统一,还要求
A. 鉴赏调节 B. 同化调节 C. 反思调节 D. 反馈调节
9. 艺术本体论的核心问题是
A. 艺术的形式构成B. 艺术的存在方式
C. 艺术的创作方法D. 艺术的本质特征
10. 艺术创造的核心是
A. 形象的创造B. 主题的表达
C. 意象的生成D. 情节的构思
11. 艺术接受中的意象是
A. 再生成的B. 直接传递的
C. 作品中固有的D. 艺术家规定的
12. 所谓自由人生境界,就是从人生境界中升华出来的
A. 自然境界 B. 功利境界 C. 道德境界 D. 审美境界
13. 明朗的秋日、淡淡的远山、薄薄的晨雾、轻盈的雪花,从审美形态看都属于
A. 优美 B. 意境 C. 壮美 D. 自然
14. 把生活中的悲剧与审美意义上的悲剧明确区别开来的美学家是
A. 亚里士多德 B . 黑格尔 C. 叔本华 D. 尼采
15. 作为审美形态的荒诞,其形成直接源于西方的
A. 荒诞派小说B. 荒诞派绘画
C. 荒诞派戏剧D. 荒诞派电影
16. 在中国美学史上,美育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出现于
A . 17世纪 B. 18世纪 C. 19世纪 D. 20世纪
17. 孔子以山水比德,屈原以芳草自喻,体现了中华审美文化一种特殊的价值观,即
A. 美善相兼 B. 美善相分 C. 以美启真 D. 以美储善
18. 在中国先秦,提出“化性起伪”、 “无伪则性不能自美”这一命题的思想家是
A. 孔子 B. 孟子 C. 荀子 D. 老子
19. 席勒认为,美育的独特目的是
A. 促进健康 B. 促进认识
C. 促进道德 D. 促进鉴赏力
20. 提出“有意味的形式”理论的是
A. 克罗齐 B. 克莱夫 · 贝尔 C . 荣 格D. 席勒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21. 审美关系是一种
A. 理性认识关系B. 情感体验关系
C. 感性直观关系D. 人与世界之间的自由关系
E. 社会功利关系
22. 意象和意境的关系主要表现为
A. 意境以意象的存在为前提
B. 两者所达到的层次、深度不同
C. 意象是意境的前提,意境是意象的归宿
D. 意象属艺术范畴,而意境则指的是心灵时空的存在与运动
E. 意境是意象的升华
23. 审美经验的构成要素包括
A. 感知 B. 想象
C. 情感 D. 理解
E. 移情
24. 黑格尔在《美学》中根据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把艺术分为
A. 象征型 B. 写实型
C. 古典型 D. 浪漫型
E. 理想型
25. 从悲剧的性质和效果看,构成悲剧内涵的核心要素有
A. 性格 B. 情节
C. 冲突 D. 抗争
E. 毁灭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三、 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26、27小题每题3分,28、29小题每题4分,共14分)
26. 审美情趣
27. 审美理解
28. 生物本能说
29. 美育的内涵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0. 简述审美经验的动态过程。
31. 简述优美和崇高是两种不同的人生境界。
32. 简述柏拉图的美育观。
33. 简述审美实践是一种人生实践。
34. 简述艺术品的形式符号层。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
35. 结合具体的审美实践,论述审美活动是最具个性化的精神活动。
36. 举例说明艺术敏感是艺术家生产意象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扫码关注公众号获取“报考咨询”及“免费资料”助力学习
扫码进入考生交流群获取“报考咨询”及“免费资料”助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