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14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文学概论(一)试题
课程代码:00529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 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 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 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 “表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的是
A. 世界与作品的关系B. 作品与作家的关系
C. 作品与读者的关系D. 读者与作家的关系
2. 从社会结构的角度看,文学是
A. 一种语言艺术B. 审美意识形态
C. 作家体验的凝结D. 作者与读者沟通情感的渠道
3. 与历史文化相比,文学更重于
A. 情感 B. 真实 C. 事实 D. 理智
4. 提出典型人物“特征”概念的理论家是
A. 黑格尔 B. 歌德 C. 席勒 D. 希尔特
5. 从文学形象的类型来看,苏轼的《题西林寺壁》所表现的是
A. 抒情性文学形象 B. 表意性文学形象
C. 叙事性文学形象D. 写实性文学形象
6. 《民间故事形态学》的作者是
A. 贺拉斯 B. 普洛普C. 托多罗夫 D. 列维-斯特劳斯
7. 在对文学作品进行分类时,“三分法”把文学作品分为
A. 史诗类、悲剧类、喜剧类 B. 小说类、诗歌类、散文类
C. 叙事类、抒情类、戏剧类 D. 现实类、浪漫类、象征类
8.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 歌》)本诗表达的是
A. 生命瞬间获得的欢欣B. “百年孤独”的悲叹
C. “物我两忘”的和谐D. 乡村生活特有的情趣
9. 构成抒情作品的首要条件是
A. 丰厚的积累 B . 合理的想象C. 卓越的技巧 D. 真实的情感
10. 通常被誉为作家徽记或指纹的是
A. 题材 B. 主题C. 结构 D. 风格
11. 提出风格就是“恰当场合的恰当的词”的是
A. 柏拉图 B. 布封C. 斯威夫特D. 福楼拜
12. 文学风格的灵魂是
A. 创作个性 B. 创作原则C. 创作冲动D. 创作动机
13. 作家的独特素质之一是
A. 高尚的道德人格B. 深厚的理论基础
C. 敏锐的观察能力D. 丰富的知识储备
14. 与科学想象相比,艺术想象是一种
A. 纯粹的认知活动B. 严谨的思维活动
C. 审美的创造活动D. 主观的模仿活动
15. 从本质上看,创作冲动是一种
A. 情感活动 B. 想象活动C. 思想活动 D. 认知活动
16. 艺术变形的根本意义在于能够
A. 使艺术形象变得生动B. 准确地反映生活本质
C. 加强作品的教育意义D. 形成作家的独特风格
17. 最先提出“召唤结构”的是
A. 海德格尔 B. 加达默尔 C. 胡塞尔 D. 伊瑟尔
18. “从蜘蛛我们学会了织布和缝补,从燕子学会了造房子,从天鹅和黄莺等歌唱的鸟 学会了唱歌。”这说明艺术起源于
A. 模仿 B. 巫术 C. 游 戏 D. 劳动
19. 西方文学史上第一个有系统理论纲领和自觉文学观念的文学思潮是
A. 古典主义 B. 浪漫主义 C. 现实主义 D. 现代主义
20. 鲁迅认为中国文学史上“文学的自觉时代”是
A. 先秦 B. 魏晋 C. 隋唐 D. 明 清
二、 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 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21. 文学意境的“生命律动”主要表现在
A. 表诚挚之情B. 绘物色之美
C. 状飞动之趣D. 示宇宙之理
E. 传万物之灵趣
22. 关于抒情的本质,主要的理论包括
A. 表现论 B. 再现论
C. 模仿论 D. 传达论
E. 投射论
23. 文学的规范语体可以区分为
A. 戏剧语体B. 抒情语体
C. 叙述语体D. 自由语体
E. 对话语体
24. 艺术直觉的特征是
A. 创造性 B. 主观性
C. 科学性 D. 直接性
E. 间接性
25. 对于作家的创作而言,重要的动机因素包括
A. 童年经验B. 理论思考
C. 道德修养D. 精神创伤
E. 阅历见闻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三、 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3小题,26小题4分,27、28小题每小题3分,共10分)
26. 原型意象与抒情母题
27. 陌生化
28. 艺术灵感
四、 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29. 如何理解文学观念中的再现说?
30. 文学形象有哪些总体特征?
31. 文学风格的特征有哪些?
32. 作家应有怎样的文化修养?
33. 如何从审美效果的角度理解文学的社会功能?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34小题15分,35、36每小题10分,共35分)
34. 结合具体作品,分析“扁平”人物与“圆形”人物的艺术特征。
35. 论述文学审美意识形态的内涵。
36. 论述文学消费和一般商品消费的区别。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相关推荐
2021年4月陕西自考00529文学概论(一)真题试卷
01-232020年8月陕西自考00529文学概论(一)真题试卷
01-232019年4月陕西自考00529文学概论(一)真题试卷
01-232018年4月陕西自考00529文学概论(一)真题试卷
01-232017年4月陕西自考00529文学概论(一)真题试卷
01-232016年4月陕西自考00529文学概论(一)真题试卷
01-232015年10月陕西自考00529文学概论(一)真题试卷
01-232015年4月陕西自考00529文学概论(一)真题试卷
01-232014年10月陕西自考00529文学概论(一)真题试卷
01-232014年4月陕西自考00529文学概论(一)真题试卷
01-23扫码关注公众号获取“报考咨询”及“免费资料”助力学习
扫码进入考生交流群获取“报考咨询”及“免费资料”助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