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学前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0038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第1题 人在高度集中自己的注意时,注意指向的范围就()
A. 缩小
B. 扩大
C. 不变
D. 以上都有可能
【正确答案】 A
第2题 在一定程度上说,()的成熟标志着儿童个性的成熟。
A. 自我意识
B. 个性特征
C. 能力倾向
D. 个性倾向
【正确答案】 A
第3题 ()所形成的新形象,不仅可以是过去未曾感知过的,还可以是现实中不存在甚至不可能有的形象。
A. 想象
B. 印象
C. 感觉
D. 知觉
【正确答案】 A
第4题 梦是一种奇怪的心理现象,属于想象的一种,是()
A. 创造想象
B. 再造想象
C. 有意想象
D. 无意想象
【正确答案】 D
第5题 意识的基本特征是抽象概括性和()
A. 独立性
B. 自觉能动性
C. 间接性
D. 客观性
【正确答案】 B
第6题 儿童心理发展的基础是()
A. 感觉
B. 知觉
C. 本能
D. 言语
【正确答案】 C
第7题 儿童思维方式的变化发展,与思维所用工具的变化相联系,直观行动思维所用的工具主要是()
A. 感知动作
B. 表象
C. 判断
D. 概念
【正确答案】 A
第8题 关于学前期儿童性格的形成和发展,不正确的说法是()
A. 儿童的性格尚未表现出明显的个别差异
B. 儿童性格的发展具有明显受情境制约的特点
C. 学龄晚期开始,行为受内心制约,且习惯已经形成
D. 学龄晚期阶段,性格的改造更加困难
【正确答案】 A
第9题 既是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又是儿童心理发展的明显特点是()
A. 发展的整体性
B. 发展的不平衡性
C. 发展的高速度
D. 发展的连续性
【正确答案】 C
第10题 婴幼儿喜欢成人接触、抚爱,这种情绪反应的动因是为满足儿童的()
A. 生理的需要
B. .情绪表达性需要
C. 自我调节性需要
D. 社会性需要
【正确答案】 D
第11题 下列关于有意运动和无意运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有意运动是意志的基本组成部分
B. 意志是有意运动的基本组成部分
C. 无意运动是与生俱来的
D. 无意运动是人没有意识到的
【正确答案】 B
第12题 重视()教育这一主题,已成为现代教育观念转变的一个主要标志。
A. 思维
B. 智力
C. 认知
D. .社会性
【正确答案】 D
第13题 关于痛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新生儿的痛觉感觉性特别敏感
B. 新生儿的痛觉感受性比成年人高
C. 新生儿的痛觉感受性随年龄增长而迟钝
D. 新生儿的痛觉感受性随年龄增长而提高
【正确答案】 D
第14题 关于直立行走动作发展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孩子的直立行走动作是在无意动作基础上产生的
B. 孩子的直立行走动作是在有意动作基础上产生的
C. 孩子身体动作发展的趋势是翻身、抬头、坐、站、
D. 行走是本能的动作,无有意运动的成分
【正确答案】 A
第15题 儿童之间绝大多数的社会性交往是在()中发生的。
A. 游戏情境
B. 语言情境
C. 社会情境
D. 家庭情境
【正确答案】 A
二、解释概念或术语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第1题 儿童心理发展的危机期
【正确答案】 儿童心理发展的危机期是指由于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常出现对成人的反抗行为,或不符合社会行为准则的各种表现,所以有人把转折期称为危机期。
第2题 理智感
【正 确答案】 理智感是指人所特有的情绪体验。这是由是否满足认识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这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高级情感。儿童理智感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环境的影响 和成人的培养,适时地给幼儿提供恰当的知识,注意发展他们的智力,鼓励和引导他们提问等教育手段,有利于促进儿童理智感的发展。
第3题 干扰说
【正确答案】 干扰说是揭示遗忘原因的一种理论学说,内容是:遗忘是因为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一旦排除干扰,记忆就能恢复,干扰因素很多,主要是学习材料、疲劳和紧张情绪等的干扰。
第4题 最近发展区
【正确答案】 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能独立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在成人指导下能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最近发展区大小是心理发展潜能的标志,也是可接受教育程度的标志,在儿童心理发展每一时刻都存在,同时又不断变化,因人而异。
第5题 男女双性化
【正确答案】 男女双性化是一个人同时具有男性和女性的心理特征。他们的特征是:有自信心、事业成功、愿意为家庭和自己的信念奋斗(男性特征);温和、文雅、愿意献身 (女性特征)。这种双性文化理论强调,应该从儿童早期就开始进行无性别歧视的儿童教育,而不过分强调性别差异。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请任选3小题回答,全答的只按前3小题评分。每小题8分,共24分)
第1题 3~5岁儿童心理特征是什么?
【正确答案】 心理活动形成系统的奠基时期,是个性形成的最初阶段。 (1)学前初期(3~4岁)在幼儿园称小班,特点突出表现在: ①最初步生活自理。幼儿园生活和生活范围的扩大,引起心理发展上的各种变化,认识能力、生活能力、人际交往能力都迅速发展。 ②认识依靠行动。认识活动是具体的依靠动作和行动进行,思维是认识活动的核心,即“直观行动思维”。 ③情绪作用大。心理活动情绪性极大,认识过程主要受情绪及外界事物左右,不受理智支配。 ④爱模仿。模仿性突出,模仿也是幼儿的主要学习方式。 (2)学前中期(4~5岁)心理发展出现较大质变,表现在认识活动的概括性和行为的有意性明显开始发展,具体表现在: ①更加活泼好动; ②思维具体形象; ③开始接受任务; ④开始自己组织游戏。
第2题 幼儿观察发展的表现有哪些?
【正确答案】 (1)观察的目的性加强; (2)观察的持续性延长; (3)观察的细致性增加; (4)观察的概括性提高; (5)观察方法的形成。
第3题 个性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正确答案】 (1)个性具有独特性,是独特性和共同性的统一; (2)个性具有整体性,是多层次、多水平的统一; (3)个性具有稳定性,是稳定性和可变性的统一; (4)个性具有社会性,是社会性和生物性的统一。
第4题 说明动机和需要的关系
【正确答案】 需要和动机既有联系又有差别。需要是一种刺激,人的活动动机是在这种刺激下产生的。如有了某种需要,人就会想办法满足它,从而产生活动动机;但需要产生之 后,并不一定就成为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动力,需要变成动机往往要有一个发展阶段。处于萌芽状态的需要,能使有机体产生不安之感;需要增强到一定程度,会使人 产生一定的愿望;而愿望变成动机的过程还需要有一定的诱因条件,才能为满足愿望而采取行动去达到一定的目的。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请任选1小题回答,全答的只按前1小题评分。每小题12分,共12分)
第1题 试述想象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地位
【正确答案】 幼儿期是想象最为活跃的时期,想象贯穿于幼儿的各种活动中,对儿童的认知、情绪、游戏、学习活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想象与学前儿童的认知活动。 想象虽然是比感知和记忆更复杂的认识活动,但想象离不开感知和记忆等其他认知活动。 ①想象依靠原有的表象。想象依靠头脑中的表象,而表象是儿童曾感知过的事物在头脑中留下的具体形象; ②想象和记忆密不可分。想象依靠记忆,想象依靠的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具体形象,如果没有记忆,具体形象也不能保留下来形成表象,说明想象离不开感知和记 忆;想象的发展,有利于记忆活动顺利进行,想象越丰富,水平越高,越有利于儿童对识记材料的理解、加工,越利于保持和回忆; ③幼儿的想象把记忆和思维联系起来。记忆是感知的复现,想象是在记忆的基础上发生发展的,幼儿期的想象是思维发展的基础,但不同于创造性思维。 (2)想象与学前儿童的情绪活动。 ①想象能引发情绪,孩子的情绪情感常常是想象而引发的; ②情绪影响想象,幼儿的想象易受自己的情绪和兴趣的影响,幼儿的情绪常常能够引起某种想象过程或改变想象的方向,幼儿常常满足于想象的过程。游戏中的想 象,更多表现了幼儿的情绪和愿望。 (3)想象与学前儿童的游戏活动。 学前儿童的主导活动是游戏,特别是象征性游戏,即便学习,也往往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想象在游戏中的重要地位突出表现在想象是象征性游戏的首要心理成分。 如果没有想象,就不可能进行任何游戏活动,游戏正是幼儿不断靠想象变换着物体的功能,才得以顺利进行。 (4)想象与学前儿童的学习活动。 想象是学前儿童学习活动所不可少的。没有想象就没有理解,没有理解就无法学习,掌握新知识。听故事时,想象随故事情节而展开。想象常是幼儿行动的推动力。
第2题 试述注意的规律与幼儿的活动
【正确答案】 注意的规律主要表现为注意的选择性、注意的范围、注意的稳定性和注意的分配等方面。它与幼儿活动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利用这些规律的教育意义。 (1)注意的选择性指对环境中的各种刺激做出选择性的反映,使儿童在一定的时刻选择重要的或符合需要的对象,并做清晰的反映,它的发展依赖于生理的成熟,与后天的学习、训练、个人的知识经验以及兴趣、情绪有关。 教育意义: ①幼儿教育内容的安排,适合已有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 ②幼儿在注意物体特征方面存在个性差异; ③幼儿注意选择性可通过教育强化改变。 (2)注意的范围又叫注意的广度,指人在比较短的时间性片断中所能清楚地知觉到的事物的数量。它是注意的一种重要品质,有一定的生理制约性,还取决于对象的特点以及注意者本人的知识经验。 教育意义: ①提出具体而明确的要求,短时间不能要求注意太多方面; ②呈现挂图或直观教具时,数目不能太多,排列应当有序; ③采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方法,帮助获得知识经验,扩大注意范围。 (3)注意的稳定性指注意在集中于同一对象或同一活动中所能持续的时间,它是注意的一种重要品质,是幼儿游戏、学习活动等获得良好效果的基本保证,幼儿注意的稳定性与注意对象及幼儿自身的状态都有关系。 教育意义: ①教育教学内容难易适当,符合幼儿心理发展水平; ②教育教学方式要新颖多变,富于变化; ③幼儿园大中小班作业时间应当有别,内容多样。 (4)注意的分配指在同一时间内,注意指向于两种或几种不同的对象与活动,即在同一时间内,同时注意两个以上的事物或同时从事两种以上的活动。基本条件是同时进行的两种或几种活动中至少有一种是非常熟练,甚至达到自动化程度。 教育意义: ①通过各种活动,培养有意注意与自我控制能力; ②加强动作或活动练习,使幼儿对活动熟练,做起来不必花费太多注意力和精力; ③使同时进行的活动,在幼儿头脑中形成密切的联系。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14分)
第1题 最近,一位母亲来信反映她3岁半的孩子患口吃至今已整整一年多。表现为一说话便高度紧张,言语断断续续,尤其是在人多的场合更是如此。虽然夫妇俩经常提 醒、纠正孩子的说话,有时甚至还吓唬、惩罚孩子,但收效很小。孩子已变得十分沉默、自卑。据这位母亲反映,他们夫妇俩及孩子的直系亲属的言语能力均属正 常;孩子的听觉、发音等器官及相关的言语系统经医院检查也无异常。这位母亲十分焦虑、苦恼,但再也不知怎样做才好。
请你帮这位母亲就其孩子患口吃的原因进行准确的分析并提出有效的矫治方法。
【正确答案】 (1)对该孩子口吃原因的分析:
造成口吃的原因有生理性的,但更多为心理性的。从来信可推断出该孩子患口吃的原因为心理性的。具体原因有:
①孩子说话时过于急躁、激动和紧张,2~3岁儿童在急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时,容易出现言语流节奏的障碍。
②父母急躁、简单而又粗暴的处理方式加剧了孩子的紧张。
③模仿口吃患者。
(2)矫治方法:
①为孩子创设宽松的言语氛围,解除孩子的紧张情绪。
②教育孩子说话时不要急躁,想好后再慢慢说出。
③教育孩子不模仿别人的口吃。
④对孩子说话的每一点进步,父母都应及时强化、鼓励。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相关推荐
2024年4月陕西自考《古代汉语》模拟题3.11
01-252024年4月陕西自考《古代汉语》模拟题3.10
01-252024年4月陕西自考《古代汉语》模拟题3.9
01-252024年4月陕西自考《古代汉语》模拟题3.8
01-252024年4月陕西自考《古代汉语》模拟题3.7
01-252024年4月陕西自考《古代汉语》模拟题3.6
01-252024年4月陕西自考《古代汉语》模拟题3.5
01-252024年4月陕西自考《古代汉语》模拟题3.4
01-252024年4月陕西自考《古代汉语》模拟题3.3
01-252024年4月陕西自考《古代汉语》模拟题3.2
01-25扫码关注公众号获取“报考咨询”及“免费资料”助力学习
扫码进入考生交流群获取“报考咨询”及“免费资料”助力学习